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Shining Family

融合教育,治療師在教你孩子什麼?

註冊職業治療師

李加歡


轉載自《Oh爸媽



香港推行融合教育多年,以「一切從心開始」為理念,致力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足夠支援,給他們展現潛能的學習環境。而當中除了家長、教師及學生的努力外,還有一班為推動融合教育而努力的治療師。不過治療師在學校中,到底在教什麼?在學校以外的私人機構進行的治療及訓練又是否相同?來港工作數年的註冊職業治療師李加歡姑娘親身為你解答!


成熟的系統 不足的人手


首先,李姑娘指出香港的融合教育政策已推行多時,是「有心做、有系統、有良好的框架」去引導大家的計劃。「主流學校中都會有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(SENCo)協助策劃、統籌和推動「全校參與」模式的融合教育。配合政策推行,網上不時更新不少資訊及指引,以推進系統不斷向前及進步。不過政策在推行上,卻遇到人手不足的這個重大社會課題,所以即使計劃本希望成為教師及家長共同為SEN學童做事的橋樑,實踐上卻難免力有不逮。」


主流中的「特別存在」


學生追學習進度、追成績、學習群體生活是必然的,但SEN學童在主流學校中除了要面對以上課題,他們亦要為更多事情努力。「例如,部分SEN學童對於執行功能較低,亦即是規劃事情的能力較弱。當其他同學已可自行安排做功課、自主溫習追成績時,部分SEN學童在安排時間、排列事情優先先後次序,都會出現較混亂的情況。他們尚且在自我管理、時間管理能力、賞罰調節能力稍遜,追趕成績方面更是未如理想。



而當他們與學習屢敗屢戰的同時,時間早已被喘不過氣的補習、溫書、默寫等等所占據,個人興趣發展只能夠被暫放一旁。怎麽發展得到屬於學生自己喜歡的興趣呢?種種原因,亦會造成他們較難結交朋友的情況,從而進一步打擊他們的情緒及自信。這些問題不但關乎學童的學業、個人發展、朋友、群體等多方面範疇,而其中的問題更會互相影響,造成他們成為了學校中的「特別存在」。作為一個職業治療師,我們的責任就是希望幫助他們做好自己的「職業」— 一個稱職的學生、一個群體中與同儕快樂成長的小伙伴、一個有無限潛力、對未來充滿好奇、生氣勃勃的孩子,而不是單在學習上疲於奔命」



到校服務 VS 私人訓練


「兩種環境,各有長處」現在李姑娘仍有同步在學校中及私人機構中提供治療服務,她指兩者之間並無抵觸。「首先,人類是一個群體,而社交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。學校中就有一個先天的社交環境給孩子做訓練。另外,如果經教師許可,治療師更可直接藉學習環境中觀察孩子最自然的日常上學生活,有助訂立更準確的訓練目標及方向。」不過李姑娘亦指出,最好的治療需要學生、教師、家長及治療師的共同合作,而現時人手不足的問題,往往會影響這個溝通的過程。「之前就有一些機構*發現了這個問題,自發幫學校舉辦了一些家長及教師講座,並贊助了一些社交訓練給學校。從現場反應可見,很多家長在家中面對學生的教育需要都有點力不從心,而我們就可直接講解一些基本知識及作出建議,希望可即時幫助到家長及教師消除疑慮及提供應對方針。」


而私人訓練,雖然在資源上、時間上及與家長溝通上都有絕對的優勢,但在社交訓練上始終存在一些限制。「私人訓練的確是可見地有效,始終訓練時間會更充裕、訓練資源及靈活度完全是個人化的治療,這些都會從學生的進步上直接反映到。不過私人機構的社交訓練即使是以組別模式上課,卻仍然不是學生平日最常接觸的一個環境。因此,有些家長亦會要求我們到學校觀察,以補在私人機構訓練的不足。」



最後,李姑娘亦補充到,其實學生種種的學習、操行、情緒等問題,都可能源自於一些基本學習能力未曾發展完成,就被急需要求適應高强度的校園生活。而作為一個治療師最感恩就是見證到孩子的進步,由一個對自己失去信心的孩子,慢慢對學習重拾熱情;由一個每次考試都交白卷的孩子,到可以在限時内完整寫出一篇文章;甚至見到家庭關係會因孩子的進步而變得更融洽。這些事情都可以為治療師帶來寬慰。所以融合教育的推行,對於學童自身﹑家庭、甚至對社會皆能帶來正面的影響。




4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