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Shining Family

童年創傷或致人格分裂

已更新:1月12日

精神科專科

黃穎勤醫生


轉載自《星島》


童年創傷 人格分裂

相信很多人都不時從影視作品、新聞中聽聞“人格分裂”此症,然而大家對其又真正認識多少?坊間常有人將之與“思覺失調”混為一談,這實屬誤解,人格分裂問題原來可涉及童年創傷,那究竟能否避免及如何防患?且聽專家闡釋。


易與思覺失調混


「坊間對於人格分裂有不少誤解,例如容易將此症與思覺失調或人格障礙混淆,其實思覺失調是一種症狀,指的是一個人的思想及感覺脫離現實,一般會出現幻覺、妄想、語言及行為混亂等情況;而人格障礙則是指患者會出現一種或以上性格障礙(如過度敏感、過於自戀)的情況。由此可見兩者並不同於人格分裂的情況,故不能混為一談。 」精神科專科黃穎勤醫生稱。


黃醫師續指,所謂「人格分裂」,其實正式學名為「解離性身份障礙(DID)」,簡單來說即是一個人擁有一個或以上的獨立人格,通常與童年創傷有關,如兒童時期曾受身體或情緒虐待、被嚴重疏忽照顧等,便可能會令人不自覺出現解離狀態,這是一種心理防衛反應,通過短暫改變個人意識、行為來迴避傷害,以免導致情緒崩潰或是身心傷害,但當這種狀態長期出現,就有可能會影響大腦和人格發展,最終發展成人格分裂。


醫師一般會視乎病況,處方相應藥物例如抗憂鬱藥、情緒穩定劑等,改善患者相關症狀。


主要分為兩類型


就患者的人格身分,主要可分為兩大類型,一類可能承擔著創傷時產生的情緒及記憶,而另一種則可能沒有任何創傷回憶,負責正常生活。而每個人格的年齡和性別都可能不一樣,亦會有不同的思考模式、性格、情緒反應及社交行為模式。


黃醫師說:「要留意的是,人格分裂除了會令患者難以照顧自己,大大影響其日常生活及社交,很多患者也可能會同時患上其他精神疾病,例如抑鬱症、焦慮症,甚至會有邊緣人格障礙、出現幻聽等症狀,故建議如有懷

疑應盡快求醫。 」


多元治療助康復


人格分裂是一種複雜的精神科疾病,不過只要患者願意配合接受治療,仍有望能康復。


黃醫師表示,當中心理治療是重要的一環,醫生會嘗試與患者的不同人格溝通,以探討其過往的創傷經歷、情緒問題,協助其製訂適當的應對方法,而視乎患者需求,也可選擇功能多樣性、整合、融合等三種方案來處理多重人格問題。


至於藥物方面,雖然現時未有藥物針對處理⌈解離性身份障礙”,但醫生一般都會視乎患者情況,處方相應的藥物(例如抗抑鬱藥、情緒穩定劑),均可有效改善相關症狀。當然家人朋友在與病人相處時給予理解、保持耐性等,也對病人改善病情有幫助。


及早察覺備忘


因為人格分裂不如其他情緒問題般有明顯病徵,較難被人察覺,以下是黃醫師提供的兩個要點,有助提醒及早發現此症,以便可儘早接受治療,改善病情。


  • 經常突然失憶


因為人格分裂者可能無法控制哪一個人格接管身體,而每個人格的記憶都可能不互通,所以患者可能會出現失憶、自我意識不連續等情況,舉例如上一刻記得自己正身處某個地方,下一刻卻發現自己在另一個地點,繼而會產生“為什麼我在這個地方?我是如何到來的?」等想法。


  • 性情、反應有大轉變


如有家人或相熟朋友向你反映,又或你留意到身邊有親友,隔一段時間就有明顯不同的性格、行為、情緒反應,猶如變了一個人,就要多加留意,因這類的性格、情緒、反應有大轉變,可能正是不同人格,輪流控制患者身體的表現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