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神科專科
鄧萬豪醫生
轉載自《有線健康》
輕生的個案一宗都嫌多!自9月開學以來,本港已累計8宗學生墮樓或自縊事件。
學童自殺個案具年輕化及上升跡象
根據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數據顯示,2017年15-24歲的自殺率為10.4%,是這十年內最高的百分比,持續幾年至今仍徘徊 7.9%-9.3%。15歲以下的自殺率更由2015年的0.2%大幅上升至翌年的0.8%,往後數年未見有明顯跌幅,意味學童自殺個案具年輕化及上升跡象。
精神科專科鄧萬豪醫生表示,最近多了中學生向他尋求心靈援助,「尤其考公開試的高中生,需要追趕停課期間的課業進度,9至10月已經開始測考。即使是高小學生都要面對呈分試的壓力。同時這幾年,身邊的同學和老師紛紛移民,小朋友面對突如其來的環境轉變,難免心情會出現落差。」 鄧醫生指,家長若看到小朋友出現以下的情緒警號,便要特別留意:
5大情緒警號
- 對話提及想輕生的念頭
- 交託喜歡的東西
- 交託遺書
- 上網尋找自殺方法
- 心情絕望 / 變得無動力和無目標
宜善用開放性問題關心子女 鄧醫生建議,家長應跟孩子好好編配時間。「中學生追趕功課時,未必會注意到作息時間。故父母可跟孩子編配時間表,如當已進行45分鐘溫習,便可加插5分鐘休息時間。」
另外,父母應避免講批判性說話,如當孩子只顧玩遊戲機而不溫習,家長切忌說:「你成日唔溫書,唔好好讀書,冇前途......」反而要先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壓力,及可善用開放性問題關心子女,如「不如你講多啲?」、「不如你講吓開心事?」不過,如果子女不願打開心扉又怎麼辦呢?鄧醫生表示,家長可運用情緒字眼表達同理心,「你係咪好攰?」、「係咪好唔開心?」這讓子女更易放下戒心,訴說心事。
Opmerking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