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女打人,父母應該怎樣應付? --- 精神科專科醫生 鄧萬豪 在工作上會接觸很多幼童(1歲半至初小),家長們常常問若果子女有打人的行為,做父母的應該怎樣應付?要去即時制止?要去跟他講道理?制止/講道理過後,又為甚麼很快故態復萌?這些問題有很多種答案,可以每一次都不一樣,尤如對不同家長有不同的方法;甚至乎對同一個家長,每次的處理都可能有...
行程緊湊的空虛 --- 精神科專科醫生 鄧萬豪 自己很喜歡旅行,通常一放假便想到外地走一趟。因為年輕時在醫院工作繁忙,所以假期得來不易,而且日數不太長。那時每次放假都十分珍惜在外地的時間,習慣預先上網做足功課,搜集很多資料和編排行程,盡量將每分每秒都用盡,例如一個上午要去兩個地方做五件事,務求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做最多的事。...
依附障礙症 --- 精神科專科醫生 鄧萬豪 在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工作多年,常常遇到孩子在家中或學校出現「行為問題」的求助個案,當中有些孩子並不是單單在行為上「曳」、「壞」,而是在情緒上表現出無盡怒氣及憤恨。他們經常跟同學發生衝突、跟父母或老師爭吵,並作出種種與他人對立的言行,好像對甚麼事情都看不上眼,甚至連善意...
與焦慮共存 ---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張傳義 數星期前,朋友很着急的找我,說他兒子離家出走了。兒子當天跟他有一點爭拗,但不覺得特別激烈。朋友覺得兒子意志不夠堅定,也不能捱苦,只是面對一點點困難就想放棄。 細問之下,得知他兒子近日因為要應付醫科專科考試,而感到十分焦慮和表現沮喪。除了每天回醫院工作外,就是回到家中,在自己...
為何一定要大讓細? ---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張傳義 小明媽媽氣沖沖的拉着不情願的小明走進治療室。我好奇望着小明問:「怎麼啦?」媽媽哼了一聲說:「他心知肚明。我不知道怎會生了一個沒心沒肺的兒子!」 小明回應:「我沒錯!明明是你買給我的玩具,為甚麼硬要我給弟弟?」 媽媽瞪着小明,補充道:「你看你,錯了還死撑!弟弟想拿你的玩具玩一...
苦情孩子矯情父母 ---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張傳義 暑假開始,不少朋友都很珍惜這段寶貴的親子時間。親子之道雖是老生常談,但筆者留意到一個奇怪現象,在華人社會尤其凸顯,父母對面子敏感,卻對孩子的感受愚鈍,因而產生矛盾。 童年陰影,可令一些人成年後仍難以釋懷,其中一樣最為人詬病的,就是父母因為面子問題而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童心。...
戰戰兢兢的中學生 --- 精神科專科醫生 鄧萬豪 踏入五、六月便進入學校考試季節,對一般學生而言,會漸漸感受到考試壓力,並開始緊張。但在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中,常常會見到一些中學生不單在考試期間才緊張起來,而是在全年的每一刻都會全神貫注在學業、溫習上,就算在放暑假時也是分分秒秒在想着它。 對學業這麼上心應該是好事吧?其實也不...